龍輝印刷   版本
                    深圳市龍輝印刷有限公司
                    八卦嶺地址:深圳市福田區八卦三路426棟西1樓
                    工廠地址: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芙蓉工業區賽爾康大道2号   電話:29980668  29980198 13662217858(黎先生)
                    傳真:29980418   
                    印刷行業如何順應供應側改革
                    發布日期:2017/2/3  點擊:3713
                    自改革開放以來,投資、出口、消費一直是拉動中國經濟向上發展的三駕馬車。鑒于全球性經濟危機陰霾不散,出口陷于疲軟,相當一段時間來奉行的“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的做法顯得有些失靈,由此,近幾個月來中央提出新要求,認為增長不能像曆史上采用過的刺激手段、改變需求側來實現,而是“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産出回歸潛在産出”來求得實現。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後,更是根據改革供應側的指導思想直接開出了五張藥方:那就是“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這是一條扭轉經濟狀況不佳局面的新思路。
                      在中國經濟全局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印刷理應按照中央的要求,通過改革供應側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出力。
                      印刷産能過剩是不争的事實
                      經過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的持續發展,我國印刷的年産出已經從1997年的47.97億增至2014年的10857.5億,翻了200餘倍,雖說出自中國印刷及設備器材工業協會的1979年的數據與出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2014年的數據在統計口徑上可能存在着差異,而且2014年的産值也因為包含了印刷企業的房屋租賃收益、原輔材料買賣等一塊非主營收入顯得偏大,但印刷産能大于市場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實,“去産能”“降成本”“補短闆”的供應側改革對于整個印刷行業勢在必行。
                      印刷産能大于市場需求導緻設備的利用率不足,企業獲利能力下降。
                      按照可以見到的統計數據,僅是2001年至2012年的13年間,我國從海外引進的對開四色以上印刷機累計就達10738台,年均895台,先進設備的大量引進,一方面是大大提升了國内印刷品的質量,另一方面也因為産能增速大于市場增幅,造成了設備開機率不足,休眠時長增加,企業獲利能力在下降。數年前即已有海外報紙引用東莞印刷工人的話,稱現在的夜間印刷廠黑燈瞎火,與以往的熱火朝天判若二緻。
                      印刷産能大于市場需求導緻産品價格不振,有些已經跌至二十世紀後十年的水準。
                      這幾年,印刷企業的經營者總是抱怨勞動力成本上升、印刷工價卻是不升反降,其實這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結果。因為産能大于實際需求,為了争得業務,就難免大打價格戰,最終魚死網破,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北京市印刷行業協會任玉成理事長早幾年就指出:“市場競争的白熱化, 使出版物的印刷工價已回落到1991年與1994年全市執行的工價之間,而且仍有繼續走低的趨勢。”他還以2009年北京印刷業625家出版物印刷企業的經營狀況為例,指出該年這些廠“實現銷售86億,利潤1.93億,利潤率2.2%,同年我國工業的平均利潤率是5.47%”,印刷業的獲利能力遠低于社會平均水平。這是産能大于需求結出惡果。
                      印刷産能大于市場需求導緻勞動者收入有限,員工流動性增加。
                      較低的獲利能力勢必造成印刷企業員工的低收入,因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即便是面對這幾年各地政府提出的年度最低工資增長線,印刷企業也跟得有點氣喘籲籲,于是員工的流動性在增加,招工難顯得更為突出。為了穩住骨幹員工,有些經營者不得不割舍有限利潤,為員工每天提供兩頓工作餐、免費住宿等各種福利待遇,盡管如此,隻要行業現狀得不到改變,隻要印刷生産中存在着環境污染問題被渲染得過度,員工流動性強的問題就難以得到本質解決。
                      供過于求的現狀,決定着整個印刷行業必須開展供應側的改革。
                      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信息獲取渠道,内容印刷企業遭遇嚴峻挑戰
                      印刷業需要開展供應側改革的另一原因是: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市場對内容類印刷品的需求在減少,像紙質廣告、報紙這幾年的下滑速度遠超行業經營者原本的估計,為此,印刷業必須根據市場的這一變化開展供應側調整。
                      不知何故,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每年公布數據的口徑都不完全一樣,因此難以列表清晰地說明内容印刷業逐年下降的情況,但即便如此,有些數據還是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内容印刷業每年創造的産值和實際用紙量在發生的變化。
                    2011年的統計數如下:當年“全國印刷複制實現營業收入9305.35億元”(《中國印刷業發展報告(2014)》中列出的數據是8677.13億元),其中,出版物印刷“主營業務收入1312.41億元”,占比14.1%,同年包裝裝潢印刷業的營業收入達到6747.94億,占比72.51%。該年全部出版物印刷折合的用紙量為717.01萬噸,其中報紙用
                    紙占到這部分用紙的72.88%。
                      時至2013年,“全國出版圖書、期刊、報紙折合用紙量695.24萬噸”,與2011年相比下滑了3個百分點,報紙的用紙量占比也相應下滑至這部分用紙量的69.4%。
                      時至2014年,“全國印刷複制實現營業收入11740.2億元”(見2015年7月16日《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但進一步細分,我們可以看到:該年報紙總印張降低8.8%,期刊總印張降低5.4%,圖書總印張降低1.2%。從印刷生産情況看也是如此:該年的“黑白印刷産量3.2億令,較2013年降低3.0%彩色印刷産量25.3億對開色令,降低1.2%。”
                      由此可見,互聯網閱讀的發展導緻内容印刷業受到沖擊是不争的事實。從這點出發,内容印刷企業供應側的改革勢在必行。實事求是地說,這幾年書刊印刷企業也在做努力,隸屬于上市的出版傳媒集團下的書刊印刷企業更不缺乏資金支持,但這些企業改革的步伐邁得還不算大,真正着眼于長遠發展,他們應該以江蘇鳳凰傳媒下屬的新華印刷為榜樣,嘗試走得更遠些,觸角更為寬廣些。
                      包裝印刷需求也不會無止境增長
                      在内容印刷因為互聯網的出現受到嚴重影響後,印刷人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包裝印刷,為此,包裝印刷在中國印刷年總産值中的占比也已經從2009年的65%提升至2013年的74.45%,幾乎是每年向上增加2個百分點。但必須指出的是:包裝印刷的市場需求也不會沒有止境,國内包裝印刷的産能同樣已經是供大于求,2015年不少包裝印刷企業的日子同出版物印刷企業一樣過得艱難,毫無疑問“去産能”也是包裝印刷業的需要。
                      影響包裝印刷繼續增長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幾條:
                      滿足人們基本生活需求的包裝産品已經相對飽和,繼續增量的空間有限。
                      中國自走上市場經濟道路後,産品供不應求的局面早已成為過去,經過持續多年的高速發展,早已呈現物資豐富,消費品充足的狀态,現在常見的不是消費者買不到東西,而是供應商如何賣出産品。全球性經濟危機導緻我國出口受阻,包裝産品同步受到影響,從這個角度看,包裝印刷物的市場增量将會有限。
                      包裝印刷産品以準确反映産品,防止運輸途中可能導緻的損壞為目的,簡約包裝已經成為社會共識。
                      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為了子孫萬代,節約有限資源已經成為共識,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并不希望過度包裝,因為這既浪費資源,又導緻産品售價的上漲,被拆開後的包裝即便再精美大多還是被抛棄。何況包裝印刷所需的基本原材料――紙張本身就存在着對森林的砍伐。
                      嚴苛的環境保護法規出台勢必提升包裝印刷的生産成本,新增成本将不可避免地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他們不會願意為過度包裝買單。
                      愈益嚴苛的環境保護緊箍咒對包裝印刷企業的壓力尤大。治理,理所當然地意味着生産成本的增加,這塊成本除了企業通過提升效率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消化外,最終無可避免地将轉嫁給消費者,伴随着消費者炫富心态、崇尚奢華理念的漸漸退去,以過度包裝為榮的想法已成過去,他們需要的是包裝盒内的産品而不是包裝,除了送人的禮品外,他們不會心甘情願地為奢華包裝買單。
                      包裝印刷的發展既然存在着制約因素,也理所當然地存在着促進因素,那就是市場希望包裝企業能夠提供更多設計新穎、外觀讓人刮目的産品,希望通過供應側的改進,能有更多與時俱進符合消費者理念變化的産品,希望能把以前隻能當作垃圾扔出去的外包裝稍作變化還可以移為他用,這就得靠我們企業的努力。
                      一句話,包裝印刷同樣存在着供應側改革的需要,包裝印刷依然存在着發展的空間,但這個增量不會無限擴張,更多的是對質的不斷提升。
                      創造新需求是印刷業的永久課題
                      供應側改革的要求決不僅僅是“去産能”“去庫存”的問題,它同樣要求生産企業更多地重視創新,重視新産品的開發,這對印刷生産來說同樣如此,所以,印刷向文化産業方向延伸發展,由單純加工生産向集“信息技術、創意設計、加工生産”一體化的方向發展,既是企業為了掌握自身命運求得主動的需要,也是以滿足市場需要的新産品來吸引消費者眼球的需要。創新是企業永恒的主題。
                    長期來,印刷業加工生産的市場定位決定着他們處于整個供應鍊的最低端,缺乏話語權,加之一段時間來,企業發展中對差異化經營的重視不夠,同質化現象嚴重,企業間經常為了競争有限的印刷業務大打價格戰,低價競争決定着企業難以獲得可觀的利潤,缺乏能力出資去用于産品的進一
                    步開發。
                      印刷要創造新需求,首先就要求印刷人有創新意識,要經常地分析市場的需求熱點,分析現有産品的短闆,有針對性地開發出新品去引導市場消費。盡管市場的需求其本源來自于消費者,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很多時候,在你展示給他們之前,人們并不知道他們想要什麼,直到你展示給他們,告訴他們想要的東西。”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的這番話還是有它内在道理的。
                      印刷要創造新需求還要求企業具備整合社會各方信息與資源的能力。我們行業内不乏有樂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達人,其原因就是為了通過交流更多地了解市場的變化,知道有什麼新東西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少了這一點,你想要走在市場的前列都難。
                      當今的社會确實是科技發展與信息傳播極快的社會,要想走在市場的前列就得注重信息的補捉,産品的研發,科研機構、學校和企業間的合作,就得了解市場的變化,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與應用,然後把所有這一切糅合在一起,以此求得企業新研發的産品讓人感到眼睛一亮,去争得更多屬于自己企業的生存空間。更關鍵的是,領先是一個不斷努力的過程,沒有持續的投入就不可能有開創性的進步。
                      所以,供應側的改革除了“去産能”的要求外,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創新是又一個重要環節,提供市場所需要的新品,對于印刷界來說以前做得不夠,真要做到、做好,又需要花十二分的努力。
                      順應“一帶一路”戰略走向海外是“去産能”之路
                      近二年,中央提出了發展“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意義深遠,這既是為了打破國際社會原有格局,也是中國經濟經過持續三十來年的發展再要向前進步的必由之路。“一帶一路”既是中國幫助沿線的新興發展中國家汲取中國經驗共同進步,也是中國經濟走出去,争取一片更大的發展空間。
                      迄今為止,中國印刷企業走向海外雖說已有先行者,但這支隊伍還顯得單薄,吸取前人經驗,創造條件,大膽地走向海外也是中國印刷業落實“去産能”要求的有效途徑。
                      當然,走向海外有着比在國内運作更大的風險,各國的國情不同、語言不同,對走出國門的勞動者有了更高的要求環境不同、生活習性不同,這對企業适應新環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規模的企業,有特色的企業應該對此早作思考。
                      不久前閉幕的20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确提出: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要“在适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闆,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改造提升傳統比較優勢,增強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産力水平整體改善,努力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開局。”這也是中國印刷業後五年的工作方向,我們應該通過企業的轉型升級,融合新技術、新工藝,狠抓綠色生産,大步走向海外市場等環節,在滿足市場需求側的要求上下功夫,在積極拓展市場的同時,有效調整印刷産能,做好供應側的改革,以此求得印刷業新一輪的發展空間。